大众文学 > 历史小说 > 荡宋 >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别担心,你们使用的灶台相对我们家乡用的灶台已经落后了,你们用的灶费柴又不容易利用热量,我给你们说一个方案,你们看一看会不会比你们的灶设计好一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梁川将后世节柴灶的设计理念跟几个师傅说了。一开始几个师傅以为梁川还是竹子水管那种想法,但是梁川说了缩小灶门和灶膛,增加了灶箅和烟囱,大家就开始思考这样设计的用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农家人没有一个没用过灶的,虽然没有亲身试验过,但是他们感觉得出区别,梁川说的新灶台多了一个拦火圈,延长了高温烟气流在灶膛里的回旋路程和时间,这样不用频繁添柴,又能让灶膛内的温度保持住。这样无疑可以发挥灶台的更大功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东家,你说的灶台老汉我没砌过,不过应该不难,让我砌一台出来看看效果?”赵发达要是没有经得允许,可不敢拿梁川家的灶台练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老赵你按我说的来做,没做好没关系,大不了拆了重新砌!”

        从开始盖新房到这一刻,梁川都没有对赵发达他们的手艺指手划脚过,但是今天梁川破例了。因为这个灶台大家都没做过,而梁川只是看过,后世的农家家家户户都有一孔这样的灶台,小时候他可没少用灶烤过土瓜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代的灶台一般不讲求美观,只追求实用,因为外表大部分粗糙不堪。实际上灶体要起保温和承担锅台的作用,这样就要求灶体厚度要均匀,外表平整,面平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发达他们让徒弟搬来红砖和泥浆,边讨论边砌灶台。赵廷昌最搞长泥水,拿起砖头抹着泥浆,指哪抹哪。不愧是老师傅,找平抹匀那是一气呵成,完全不会拖泥带水。

        灶门要比出烟口低一寸半左右,若是比出烟口高,灶膛的烟便会会灶门跑出来,呛人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,这样就达不成节柴的效果。

        抹锅边的时候要用硬泥来抹,抹严实了,不能跑气。锅沿不能高出灶锅边一寸,否则也会损失大量热量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平日,赵发达他们干活的时候,旁边有一个晚点指手划脚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把人轰走。你算哪棵葱,老子吃这碗饭吃了一辈子了,还用得着你来指手划脚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这次不同,虽然梁川什么也不懂,连最基本的砌砖也不会,可是他提出的意见确实是最合理的,连锅沿与灶边的高差都算到了,没有经验的人能懂这些吗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